专家解读:为何要关注控制糖的摄入?如何科学控糖?

 马爱平10-15 科技日报 817 0

近年来,诸如“喝奶茶喝出牛奶血”等涉及糖摄入的极端个案常被报道,减糖、控糖甚至戒糖成为网络热议话题。然而,消费者对于糖的真实了解程度以及如何科学减糖、控糖的问题却值得关注。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近日发布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,并邀请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解读。

a25992c.jpeg

调查显示,近七成消费者具有控糖意愿,其中年轻人和体重焦虑人群的控糖意愿更为强烈。然而,《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》报告指出,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9.1克糖,符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每人每天25克以内的建议。需要注意的是,居民摄入的糖仅占膳食总能量的1.9%,最高为3-6岁组,占总能量的3.4%,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10%

就整体而言,目前我国居民的糖摄入量并不算多,因此控糖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如控盐、控油和控制总能量摄入迫切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近20年来,我国食糖年生产量增加了一倍多。此外,超重肥胖人群、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确实应当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。

b3406b6450714777a7ec42bb38e457a3.jpeg

说到控糖,消费者很容易想到含糖饮料、糕点、糖果等。近年来无糖饮料、无糖食品更受到消费者青睐。本次调查发现,78%的消费者认为应控制食品、饮料中糖的摄入。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强调,人们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超市货架上的食品和饮料上,却忽视了一日三餐中的盐、油、糖。实际上,控制家庭厨房、食堂、餐厅后厨中盐、油、糖的使用量至关重要。

对于消费者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。根据调查,能准确识别食品配料表中含糖成分的消费者不足10%。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,消费者的营养健康教育任重道远。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(征求意见稿)已将糖作为强制标注的内容,这将有助于公众更清晰地了解食品的含糖量。然而,消费者自身也要学会自主选择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。

未标题-1.jpg

以下是科学控糖的几个建议:

  1. 每天水果的摄入量要控制在200~350克,可以分多次少量食用。

  2. 如果消化功能良好且不缺乏蛋白质,餐前半小时食用80克左右的水果对降低餐后血糖是很有益的。

  3. 不建议用水果替代主食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,否则会降低蛋白质的摄入量。

  4. 如果吃主食或水果容易过量,可以在用餐时将水果切成丁作为凉菜食用,同时相应地减少主食的摄入量,这样有利于控制食物总摄入量,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,提升饱腹感,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。

  5. 主食要适量食用,膳食指南推荐一般成人每天摄入谷类200~300克,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~150克薯类每天也建议摄入50~100克,都指生重。

  6. 主食的类型要多样化,精白米面和各种杂粮杂豆混合食用,营养价值更高。

  7. 尽量选择不加或少加油盐糖的主食,比如蒸杂粮饭、蒸红薯、蒸玉米等,减少糖油饼、糖火烧、锅贴等的摄入。

分享海报
本文地址:https://MiZhou.VIP/tt/sc/315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
24H快讯

热门文章

总榜排行

头条推荐

标签列表

专家解读:为何要关注控制糖的摄入?如何科学控糖?

调查显示,近七成消费者具有控糖意愿,其中年轻人和体重焦虑人群的控糖意愿更为强烈。然而,《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》报告指出,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摄入9.1克糖,符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每人每天25克以内的...(10-15)

正在为您获取最新数据